相關熱門文章
- 培訓講師應該善于搭建課程結構復雜問
- 富士康百萬自動化機械手臂計劃面臨多
- 自動化生產線及遠程監(jiān)控研究
- 模壓蜂窩板自動化生產線控制系統(tǒng)
- 14條人生真相:看透人心、理解人性
- 基于工業(yè)機器人的自動化生產技術研究
- 當領導,就必須成為一個復雜的人
- 復雜的事簡單化,簡單的事標準化,標
相關熱門內訓課程
- 現代自動化倉庫與WMS系統(tǒng)
- 終端生動化陳列與技巧提升訓練營
- 讓財務分析自動化——Excel與財
- 企業(yè)財務分析自動化——Excel與
- 終端陳列與生動化技巧提升操作實務
- 自動化(JIDOKA)改善技術
- 連鎖店生動化陳列
- 讓財務分析自動化——構建Excel
- 自動化(JIDOKA)改善技術
- 讓財務分析自動化——構建Excel
相關熱門公開課程
復雜的事簡單化,簡單的事標準化,標準的事流程化,流程的事自動化
導語:當領導,真正的勤奮,是用腦子去偷懶。
做管理,你拿的那份工資,說白了,有點“坐享其成”的意思。這話雖然有點扎心,但很現實。
你要是手下有三五個人,還在那自己改PPT、跑客戶,這可不是敬業(yè),是無能。
講真的,老板雇你,是讓你把一群人擰成一股繩往前沖,不是讓你當“超級員工”,啥事兒都自己干。
想擺脫那種瞎忙活、沒成果的“偽勤奮”,記住下面四句話。
01, 復雜的事簡單化
別一天到晚想太多,但做太少,99%的難題,都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。
有些領導,開個項目啟動會,能扯上2小時。從“用戶畫像”能扯到“5年后行業(yè)趨勢”,結果散會了,下個月要干啥,大家還是一頭霧水。散會時下屬都懵圈了,他還覺得自己“考慮得周全,有遠見”。
這哪是復雜啊,分明是腦子不清楚——把簡單的事兒攪成了一鍋粥,還自我感覺良好。
復雜的事兒,說白了,就是沒抓住核心。就像你帶頭做營銷,天天糾結“海報用藍色還是綠色”這種小細節(jié),卻沒想過“這場活動到底要拉來多少新客戶”——方向都跑偏了,動作再花哨,也是白費勁兒。
那咋把復雜的事兒變簡單?
(1) 先聚焦,在分散
處理復雜事兒的時候,人容易鉆牛角尖,把精力都放在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上,反而把真正重要的事兒給忽略了。
就像蓋房子,你要只盯著磚縫是否整齊,而忽略了房子的整體結構是否穩(wěn)固,那這房子遲早得塌。
所以,學會用二八原則聚焦核心問題,把主要精力放在解決關鍵問題上。對于那些次要的、不影響大局的事情,可以適當放一放,等解決了核心問題再來處理。
(2) 先拆解,在擊破
復雜的事情就像一團亂麻,讓人無從下手。我們不妨把這團亂麻拆解開,分成一個個小任務。
比如,要完成一個大型項目,就可以把它拆分成策劃、執(zhí)行、監(jiān)督、收尾等幾個階段,每個階段再細分成具體的小任務,明確責任人和時間節(jié)點。
這樣一來,原本復雜的大項目就變成了一個個簡單的小任務,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該做什么,什么時候做,做起來自然就輕松多了。
(3) 先開槍,在瞄準
“是先開槍,在瞄準”、“還是先瞄準,在開槍”?這是我在課程中,常常問到學員的一個問題。
在工作中,很多人做事喜歡追求完美,總想著把一切都規(guī)劃妥當再動手。結果呢?要么是計劃趕不上變化,要么就是永遠在準備,從未真正開始。
其實,在面對復雜事情時,先行動起來才是關鍵。先開槍,在行動中不斷調整方向,再瞄準目標。就像打移動靶,你要是先站在原地瞄準半天,等你再想開槍時,靶子早跑沒影了。
先行動,才能搶占先機,在不斷嘗試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。
02, 簡單的事標準化
很多公司都有這樣的問題:同一件事,A員工做90分,B員工做60分,全憑個人能力。為什么?
歸根結底,缺乏標準。
很多管理者抱怨團隊能力參差不齊,卻從沒想過——如果同一件事,每次都要重新教,那不是員工的問題,是你的問題。
我一直認為,標準化的本質,是讓80分的人,也能穩(wěn)定做出90分的事。
就像麥當勞,無論你在哪個城市的哪家門店,吃到的漢堡味道都差不多,這就是標準化的力量。
(1)抄現成經驗
最傻的管理者,就是自己悶頭搞 “原創(chuàng)”。
有一家公司,客服部處理投訴,全憑員工自由發(fā)揮,有人能把投訴變成復購,有人能把小投訴聊成大糾紛。
新來的經理沒瞎折騰,而是盯著那個投訴轉化率最高的老客服,讓她把每天說的話、做的事記下來:“客戶說‘產品壞了’,第一步先問‘您收到多久了?有照片嗎?’,第二步說‘我們可以補寄一個,今天就能發(fā)’,第三步加一句‘下次有問題直接找我,我叫王芳’。”
就這么把老員工的隱性經驗扒成了顯性標準,新人照著念,投訴處理滿意度直接漲了 40%。
別覺得 “抄經驗” 丟人。團隊里一定有人把某件事干得特別溜,你的任務就是把他怎么做到的扒清楚。
這些藏在細節(jié)里的套路,才是最值錢的標準。你不抄,逼著所有人從頭摸索,純屬浪費團隊精力。
(2)摳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
有了現成的經驗可抄,這只是標準化的第一步。
接下來,還得像工匠一樣,把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摳得死死的。因為很多時候,一顆老鼠屎,就可能決定整個事情的成敗。
拿生產線上組裝一個小零件來說吧??此埔患芎唵蔚氖虑?,但如果某個螺絲的擰緊力度沒控制好,或某個部件的安裝順序搞錯了,就可能導致整個產品質量出現問題,甚至引發(fā)安全事故。
所以,管理者不能只滿足于有一個大致的標準流程,還要深入到每一個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中去,把每一個動作、參數都規(guī)定得清清楚楚。
(3)盯持續(xù)優(yōu)化
別把標準當 “死規(guī)矩”,誰有更好的招就趕緊改。
市場在變,客戶的需求在變,團隊的能力也在變,所以標準更要跟著變,這才是聰明的做法。
然而,很多管理者制定好標準后,就不再過問。他們以為標準一旦制定,就可以一勞永逸,卻不知道這樣的標準很快就會過時,失去作用。
抄經驗,是讓團隊站在 “做得好的人” 的肩膀上;摳細節(jié),是讓團隊不用走彎路;盯優(yōu)化,是讓團隊越走越穩(wěn)。
03, 標準的事流程化
跨部門協作最惡心的是什么?“這事歸誰管”、“下一步找誰” 永遠說不清楚。
上周財務和銷售吵了起來:
銷售說:“報銷單怎么還沒批?”
財務說:“你們沒填申請單”
銷售說:“沒人告訴我要填啊”
吵了半天,發(fā)現就是沒人說清報銷的具體流程,報銷得先填申請單,找經理簽字,再給財務。
要懂得,流程化,就是一張誰該干啥的流程圖,讓傻子都知道下一步我找誰。
再看,亞馬遜的倉庫揀貨系統(tǒng),員工不需要思考“貨在哪”,只需跟著系統(tǒng)提示走。這種“無腦操作”看似機械,卻讓效率提升300%。
因為它規(guī)避了人為因素的干擾,讓工作按照既定的流程有序進行,一股腦往前沖。
04, 流程的事自動化
人類最偉大的發(fā)明是什么?不是電,不是互聯網,而是自動化——讓機器去做重復勞動,讓人去做創(chuàng)造。
比如:
• 財務報銷還在手動審核?試試自動化系統(tǒng)。
• 客戶咨詢總在重復回答?上ChatGPT。
• 日報周報寫得心累?用模板+自動生成。
我之前有位離職的銷售員工,每天花 2 小時統(tǒng)計 “每個人的客戶跟進記錄”,復制粘貼到 Excel,算“本周新增了多少客戶”。
我說 “你用 Excel 數據透視表啊,10 分鐘就能搞定”,她愣了:“還有這功能?” 后來教會她,她每天多出 2 小時跟客戶聊需求,反而業(yè)績一直保持穩(wěn)定上升。
作為管理者,你不是要團隊看起來都很忙,而是要他們把重要的時間花在能創(chuàng)造價值的事情上。
寫在最后
曾經我也以為,領導就是要比團隊更拼命。直到后來才懂:真正的管理,是你天天 “摸魚”,團隊照樣把事干成。
所以,別再做那個“勞模領導”了。學會這四步——
復雜的事簡單化,讓團隊知道 “往哪沖”;
簡單的事標準化,讓團隊知道 “怎么干才對”;
標準的事流程化,讓團隊知道 “該找誰打配合”;
流程的事自動化,讓團隊把力氣花在 “真正值錢的事上”。
上一篇 : 先培養(yǎng)領導氣質,再成為領導
下一篇 : 不想上班,就不要找工作,而是要找事做